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渔村影话】城市边的渔村--三联渔村(一)

陈明智 智渔 2021-11-08




新埠岛。位于海口市东北部,是一个三面临江,一面环海的河口岛。新埠岛的形成,最早是由南渡江入海河沙冲击而成,逐步演变为今日的新埠岛。岛上共有居民约1.2万人,4大社区。因四面环水,新埠岛渔业较为发达,共有3大码头,均位于岛东侧。过去岛上居民多以渔业为生。



三联村,是位于岛上东北侧的一个渔业社区,是距离海口市区最近的一个渔业社区。在新埠岛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,三联村还保留着较为浓厚的渔村气息。三联村由亮肚、亮脚、外坪三个小渔村组成。新埠岛上的3大码头中,就有2个位于三联村内。


 

两处码头共停靠渔船约150余艘,岸边设有专门的渔业作业区。用做渔获上岸、交易,渔民晒网以及渔具存放的场地。岸边渔船多为村内人所有,近年来由于渔获量减少,也有部分村民转租了自己的渔船,不再从事渔业工作。



村里渔民捕鱼主要依靠“流水”。“流水”是三联渔民对潮水的叫法。“流水”并不是每日都有,只有在“流水”日他们才会出海捕鱼。而“流水”每天两次,早上和下午,每户渔民会依据各自的情况决定早上或者下午出海,因此,三联的鱼市也会分早上和下午两场,早上约为6-8点,下午约为4-6点之间。


 

没有流水的时候,渔民们便会集中起来在码头上修补渔网。三联的渔民捕鱼多采用定置网,渔网上缠上石块或其他重物沉入海底,两根铁柱沉底作为支撑,网口张开如同球门状,渔网由大收小,网眼也由粗到密,呈收口形势将鱼纳入网中。网口张开的朝向依据“流水”方向而定,水“流东”则网口朝西开,水“流西”则网口朝东开。



每张渔网会沉在海底10天左右,这期间渔民们只会去收起网尾里兜住的鱼,十日过后会收网回岸修补或者依据“流水”方向转换网口朝向。为了让海里随时有网,每户渔民都会多备几张渔网以轮换捕鱼。多的渔船会备到20张网,每张网大约1.5万元。目前没有专门修补渔网的个人或公司,因此各家各户的网都会收回来自己修补。



渔网修补通常由船主带领他的“工仔”一起来完成。每艘船视情况不同,会有2~4名“工仔”。三联村内“工仔”来自定安、澄迈、屯昌等海南内陆城市,因为打鱼收入比他们在家务农收入更高。“工仔”的工钱有按天计算,也有按月计算。按天计则每出一次海200-300元,按月计则每月4000-6000元不等。捕到的鱼卖出后的利润他们不参与分红,船主则包他们在当地的吃、住。



村里女性一般不随船出海捕鱼。更多在岸上从事一些渔具修补、渔获销售及照顾家庭的工作。听闻渔民们说,过去也曾有过女性渔民,但现在已经不再有了。



三联的渔民,往南主要前往文昌铺前一带捕鱼,往北则是琼州海峡海域。以文昌铺前为例,每次出海需航行一个多小时,拉网收鱼一个多小时,返程一个多小时,每次出海作业时间总计约4-5个小时,而收获的渔获量则不稳定。据说村内最高记录是一次出海捕获了30万的渔获,因为捕获了野生大黄鱼。而正常情况下,收成可以的话能捕到2~3万的渔获。



近些年,渔获的产量在减少,渔民捕到的大鱼也不如过去多。有时候一网起来都是小鱼小虾米,与此同时,也会网起不少塑料垃圾。出一次海捞上的渔获中,差不多可以分拣出两筐的垃圾。虽然捕捞的量在不断减少,但鱼的价格也在逐年的上升。



一位70多岁的老渔民在坐着织网。过去出海捕鱼的技艺靠代代相传,渔民会给他的孩子传授看流水、识鱼群、起网放网等技术,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,机械起重机、探鱼雷达、“流水”簿等都替代了过去的一些技艺。村里新一代的年轻人,也不再愿意去从事渔业这样辛苦而又危险的工作。






你可能还想看:

国际视野|小型渔业(SSF)转型发展的探索

海南小型渔业转型发展遇到怎样的机遇与挑战?

现代化进程下的小型渔业——海南小型渔业初探

七十渔翁吟唱家歌族曲,南海渔村敢问路在何方


我们需要优秀的小伙伴,详情




   —— END ——  



本文为智渔原创,欢迎转载

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



编  辑 | 维   泽

排  版 | 维   泽




感谢SEE基金会、劲草同行计划

爱佑慈善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